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0-06-14 10:37 来源:未知 作者:刁军 李辉 张畅 点击: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最重要的指导方针之一,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而“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的规范管理”更是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要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正是将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的成果加以规范和固化。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落实。

所谓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从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作业三个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实现设计、生产、办公、决策辅助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进沟通交流的效率,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已直接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势在必行,也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收效甚微的原因。

问题一:认知的偏差。一些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企业的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的配备和运用,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现在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市场和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感到无所适从,以至于产生了“恐网症”,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排斥态度。

问题二: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体系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将很难有效展开,也更容易产生中层领导的消极对待或抵制情绪等系列问题。

问题三: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配备必要、合理的人力资源。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周期漫长且影响力大的渐进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将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等现象的产生。另外,人力配备不足或不合理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桎梏。

问题四: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见效不够明显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

问题五: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会加速企业后退的步伐。

问题六:很难找到能提供全面服务的专业合作伙伴。当前,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以我为主”,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企业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既能协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又能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和建设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更难找到一个能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全局性、战略性和日常性综合服务的咨询机构。

针对上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要顺利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议按以下步骤和措施来进行:

一是提高认识。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是核心,技术是手段。信息化仅仅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只不过充当着一个载体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模式的重整、生产流程的再造等等。

二是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企业信息化发展分四个档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分工契约化、流程程序化、信息表格化、资源最优化。因此,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并且应坚持先进适用性、经济性、效益性等原则。

四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搞好三个“结合”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更是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计量、检测工作。要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五是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财力和人力投入。首先,企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其次,培养和引进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即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管理、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式,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各方面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抓紧培养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六是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企业选择的信息化建设合作伙伴,既要有较高的管理咨询能力和开发水平,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确保软件开发与企业管理不产生实际的脱节。合作伙伴最好要具备企业的管理咨询、系统集成、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这样做起来将更为轻车熟路,效率也将更高。

最后,企业信息化的特质,应突出在“化”这个字上面,就是指一个过程。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绝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过程。尽管我们现在提出了中国要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利用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但是我们认为,信息化不仅能加快完成我们工业化进程,而且将永远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去迎接信息化工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去争取最后的成功。

 

 

 

 

 

 

 

20066月发表于《产权导刊》

 

(责任编辑:业务审核部)